Centre for Cultural Studies at Goldsmiths,伦敦的一所大学将在7月13号,星期四举办一场名为“Feel”的年终展览,作品均出自交互媒体方向毕业的硕士生之手。届时会有一组装置来展示媒体技术是如何影响身体,行动和感觉了。

Ian Kirk带领学生们组织了这次展览。Kirk在伦敦Goldsmiths College 负责教授交互媒体硕士方向的实践方法课程,他跟负责这门课的哲学家Luciana Parisi一同工作。

7iankirk.jpg
Krik不教书的时候,就做些商业作品,如市场或品牌咨询,为新品牌构思新创意,新产品和新服务。他还参与组织一个国际性的艺术表演节——Fierce.

他还能抽出时间制作自己的作品,不时地拿出来展示(例如在巴西的FILE节上),但正如他自己指出的:“虽然我最近受英国参议会委托创作完成了诗歌的视觉诠释,但这些年来我其实有点忽略了自己的实践,这让我很尴尬。”(更多详情参见他的简历

Feel这次展览针对的是技术发展而引起的悖论,你能再跟我们多讲讲这种悖论吗?

IAN KIRK:今年学生们的研究主要针对三类主要的悖论。第一类是对媒体技术的乌托邦式观点和其含混的等级位置之间的对比。许多理论家(Manovich, Kittler, Virilio, Roch, Grau和几乎所有在ZKM工作的人)都已指出我们的创造性媒体技术实际源自军事技术或社会控制形式。然后又有一些人指出某些媒介的扩展(如视频,互联网等)实际上要为色情业负上很大责任。

在“Feel”上,Andreas Vrahimis, Anthony Corcoran, Christina Lima, Deniz Yenimazman和Meytal Markman每个人的作品都可以部分地,但不是完全地跟这类技术的发展历史有关。这些作品每件都是极具智能化的颠覆分子,运行的也很巧妙。

第二个悖论很明显地在表现在作品的实体和物质性上。我对这个悖论的想法是许多非专业的参观者在看到媒体技术时会很自然地认为“虚拟”的意思就是“无实体的”或非物理存在的。Feel中的一些作品,尤其是Pia/Maria Gamon,Olga Lamas和Eleni Voukaki的作品都同时考虑了实体的物理性和其全面的潜能。
最后,我想很多没看过这类作品的人可能会觉得一个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子学的展览会很枯燥乏味,毫无魅力。事实上,这次展览叫做“感觉”是因为每件作品,特别是Olga Lamas,Brian Kavanagh和Rieko Yamamoto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是受Deleuze对Spinoza(斯宾诺沙,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解读启发而创作的,特别是Deleuze对“影响”的概念。我敢担保观众在体验这次展览时,每件作品都能引发观众对自身情感的反思。
2deniz.jpg 0piamaria.jpg
Deniz Yenimazman和Pia Maria Gamon的作品

对于这些学生作品,你觉得艺术机构和展览馆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想指出的是并非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艺术家,或者希望他们所作的东西被称为艺术。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硕士方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为了艺术目的才进行实践。多年来这个硕士方向吸引了来自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许多学科的学生。某些人选择了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继续参与讨论。这类方法让我觉得很兴奋,因为它们提供了处理观念的新方法。 我想说一些在全球范围内,某些机构——商业的,教育性的或国有非赢利性的艺术馆,比如Tate——在支持和鼓励交互式媒体艺术方面走在了前面。现在的各种艺术节真是太多了。当然这是个很复杂的话题——有些人说这种支持会导致只关注学术性的作品,但在现阶段这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必须等待整个商业艺术馆系统跟进上来。商业性的艺术馆必须要迎头赶上,因为当代的“画家”跟“媒体艺术”圈中的人一样想利用任何可用的媒体和材料。艺术家们总是如此。每个艺术家都几乎会例行公事般地考虑采用媒体相关的技术,最后会发现“媒体艺术”这个词比较适合描述这件作品,而不是这作品究竟由什么东西组成。

商业艺术馆面临的问题是它们必须要能卖出作品。它们最初的赢利模式基于出售个人作品,比如绘画或雕塑作品。对摄影作品,它们出售限量版,对录像艺术也是如此。对DVD和数字作品,单张拷贝的概念变得不那么有吸引了。这样看来装置和表演作品所面临的商业问题是非常明显的。交互作品往往跟场地有关,或者完全是数字化的,这让艺术馆很难处理,因为它们无法以限量版的形式被包装或出售。
有趣的是,Feel展出的作品在物质性和雕刻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近几年一个有趣的发展现象是媒体艺术中创造了许多实体作品。商业艺术馆喜欢实体作品因为它们可以出售。收藏家们收集实体作品也是因为占有独一无二的作品会让他们心安。你如何看待英国和伦敦技术性艺术的现状?

直到去年,我都一直认为伦敦的状态非常不好,只有Tate会委托创作一些作品,举办演讲和研讨会,还有Hoxton的Lux艺术馆有一些作品。Andrew Chetty,Mark Ball和伯明翰的Metapod一起创作一些非常出色的作品,但伦敦在这方面仍然很弱。
但我却不可思议地感到乐观,现在NodeLondon已经启动了。第一年的进展很棒,我敢肯定他们会做许多工作去鼓励公众们参与这类作品。

常常在Feel这类展览上看到 “新媒体艺术”迷,但我想这类艺术作品应该能吸引所有人。为什么那些更喜欢传统艺术形式的人们应该来看看这类展览,能给出三个理由吗?
我完全同意,但要加一句,“Feel”特别欢迎新媒体艺术迷们的到来。任何艺术形式都有这个问题,在我去看观念艺术展时会发现固定的参观群,而17世纪的绘画也同样拥有自己的观众群。
任何“够格的观众”都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释自己的经历,但我想任何人,无论是不是“艺术爱好者”都能从“Feel”中有所感受,只要:

1) 他们对创造性和天才性感兴趣
2) 他们有身体
3) 他们有感情

与普通的媒体展览相比,媒体艺术展最让我喜欢的是展会上的声音,笑声,争论声和分享体会的谈话声。只是为了参与并投入,就已经很值得了。
1gloub.jpg 2gloub.jpg

Ian Kirk指给我看Olga Lamas的作品。她的Dyslexic Ecology(诵读困难者的生态学)在Feel上展出,这是一个内里暗藏扩音器的大管子,所以你摆弄这件作品时就会产生共鸣。发出怎样的声音由管子被拉伸和安置的程度决定。所以你一边听一边“感受”这声音。因此她就成了我的“二号受害者”:这件作品的设计概念源自患有诵读困难的大脑神经反应,还有Gilles DeleuzeFelix Guattari对“Rhizome”的概念。机器感知是这件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对主流的受限知识系统有限可能性的批评。

能描述一下“Dyslexic Ecology(诵读困难者的生态学)”是什么样吗?观众怎么操纵这件作品呢?

OLGA LAMAS:Dyslexic Ecology是由两个叫做间隔的雕塑组成的装置,间隔一和间隔二。参观者可以操纵雕塑,单独操纵或两个同时操纵。雕塑自己也可以交互。参观者可以在装置设定的空间内自由地触摸,拖拽或移动雕塑,这样观者可以独自体会也可以跟别人一同体验。开始和结束点由观者控制。作品的移动,扭曲和位置变化会触发声音和共振,根据观者的操作变换强度和韵律。
我作品中所有的电子部分都采用模拟信号——这是针对某些评论家的言论,说交互式媒体只不过是对计算机和数据的快速控制的应用。我们住在一个资本主义掌控规则的社会里,摆出事实会好一些,即使这样我们都没有太多空间去展示,除了Feel。
And YES, the audience can play with it – that is when the piece comes to life – otherwise it will be dead – like some museums are.跟某些展馆一样,观众当然可以操作这个装置,只有这样这作品才有生命,否则它就死了。

观众真的被邀请去触摸那些作品时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很好,我也想玩玩我看见的每件作品。我曾有机会在艺术展览上工作,负责一些不允许公众触碰的特殊作品,我发现作品的实体里蕴含了大量信息,而观众无法感受到它们,这让我觉得很遗憾。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世界里,不幸的是这对我们关闭了其他知识之门。

你以前是学雕塑的,是什么让你对交互媒体艺术感兴趣的?
从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总是幻想一些能跟自己产生交互的物品。我小的时候很安静——这让我妈妈很担心,因为我不想跟任何人说话——我总是在做些能动起来的东西,能打开,或拉扯等等。从我开始做雕塑起,对我来说制作有类似交互潜力的作品就很自然,虽然那时我是试着利用材料能够传送的潜能和能力。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木制的,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木头会传递什么样的能量?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此后我还用过铅和羽毛,与炼金术有关。然后是绘画和姿态所能表现的力量。我现在的作品是上述所有研究的综合结果,这次我用电做能量,也考虑了实际控制和控制力传递的因素,看看人们能从好玩的交互中发现什么。

在作品中添加交互媒体艺术元素为你的作品增加了怎样的维度?
对Ian关于“媒体艺术”的言论我想加上一点,交互媒体艺术更适合指代这件作品,而不是作品的制作材料。我的作品总是交互性的。产生不同并为我的作品增添新维度的是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概念界面。在Dyslexic Ecology这个特例中,用电作为原始能量进行交互,同时也在观念上批评了其他界面所制造的局限。

我们身体所感知的信息是如此之快以致于我们的意识都来不及对其进行处理,但当我们设法创造一个空间来减慢跟世界的交互时,我们就能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很简单地感知事物。这时我们就会感叹我们生态上简单性的潜能,那时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惊叹。通过身体感知这一维度,是不是一个物质维度呢,纯粹的实体性?

谢谢Olga和Ian!

Feel硕士交互媒体学位展Goldsmiths College主楼的MB300房间举办,7月13号下午6时开展。会一直展到7月16好,除周日是上午11点开馆外,其他时间都是从上午10点开刀下午5点。

原文OriginalText

责编:aaajiao

2 Responses to “How do digital machines make you “feel”? 数字机器如何给你“感觉”?”

  1. sophywt Says:

    向这篇的翻译者致敬!
    阿角虐人对象换了哈~

  2. ilikesleep Says:

    呼呼 翻的过瘾 继续改进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