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与Bios 4策展人Antonio Cerveira Pinto对话的更多记录。估计这是第一次在博物馆中,长达数月地展出如此大数量的不“稳定”的艺术品(与几天前在艺术节的某一画廊形成对比)。而且,正如 Antonio所述,根据这次的经历可以看出:通常艺术家在创作中运用科学技术,而博物馆通常对于展出无规则的、不“稳定”的、同绘画一样“安静”的作品 所持的保守态度,这种这两者间旧有的规则正在被一种新的关系所打破。
0aaamarti8.jpg

生物艺术,环境艺术和广义上的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是对博物馆的挑战。博物馆需要察觉到,艺术在不断的进化,艺术的大门也对新的艺术形式开放着。新的专业技术 需要解决机械和有生命物体的问题。比如,机器人需要“休息”,否则它会短路。如果因为电脑“长得丑”就把他藏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这个盒子必须大到当机器 发热时也不至于当机,这都是博物馆长和策展人需要接受的事实。

0afisshy1.jpg0aafishy3.jpg

当筹备一个展览的时候,Antonio Cerveira Pinto 喜欢先跟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作一个小的研讨,给他们解释一下作品的内容,大众如何与作品互动,以及他们需要注意什么,等等。我察觉到,通常,展览服务人员 (怎么称呼他们呢?保安?)更喜欢看护可以互动的作品。他们乐于,甚至很骄傲能给你介绍如何跟艺术品互动,怎么按、按哪个按钮,提议在你跟作品互动的时候 帮你照相,看到一群孩子和大人被作品吸引的时候会心一笑,等等。顿时他们有事情可做,有知识可以跟你分享。

而另一方面,艺术家需要非常明确,当作品需要展览很长一段时间时,博物馆将如何管理和保管他们作品中电子、数码以及活物的部分(而通常这些作品只在周期为 一周时间的艺术节中展出)。另一个对于艺术家的挑战是他们必须成为实用性和设计明确界面的专家,并告诉参观者如何与作品互动。

而观众也需要学习如何主动与作品互动,尤其是当成年人也在几十年来都被告知“请勿触摸”“请勿靠近”。艺术家和博物馆这两个方面都需要把这些挑战考虑在内。

第一张图片来自C-Lab火星玫瑰(The Martian Rose)项目。另见他们的采访和他们写的Bios 4报告。第二组图片来自France Cadet的装置机器猫会爱电子鱼么?(Do robotic cats dream of electric fish? )。

原文OriginalText

责编:sophyw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