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已提到,生成机X——屏幕之外展会安排了一系列艺术家,建筑师及设计师的讲座。我去了听第二天晚上的,都不错,但我只是想重点说说Aram Bartholl的讲座及他提到的一些项目(网站地址,但我更想推荐他的博客)原因有二:一,我错过了之前所有他的讲座;二,我把丢失了其他讲座的笔记搞丢了。Sascha已经贴出Aram大约一年之前一个讲座的详细记录,讨论的是他的作品中寻找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联系的方式。所以我来说说他近期的项目吧。

聊天(Chat)已在ars electronica243c(24th Chaos Communication Congress)及最近的Club Transmediale上都有展出过,采用的是动态的表现形式,2个参与者可以像游戏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或是第二人生(Second Life)里一样的方式传递文字信息:文字输入后会以正文出现于漫画式气球漂浮于参与者头上。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聊天形式的“聊天室”,三维世界重新赋予网络聊天一个空间维度:输入的文字出现在角色头上的对话气泡中,跟随他们游走于整个虚拟世界。一定范围内的其他玩家可以读到这些信息,反过来,也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气泡上作出回答。而聊天把这种对话方式转换到现实的公共空间中。

ARAM提到第二人生已取得了不少收入,而这些或许可以解释它的成功。在虚拟世界中,你可以利用数据来挣钱,这要归因于游戏中的数码权限管理系统。

去年夏天ars electronica委任Aram为第二城市(Second City)计划的负责人,他邀请其他艺术家并且把一条荒废了的购物街变成虚拟空间的现实展览空间。

其中之一是Marienstrassen开展的项目,在设置好的购物通道上,路人可以逛逛街,或是买台老式的Trabi车,更可以给他们的游戏角色购买其他商品,会得到一个与所购物品形状一致的激光切割的塑料标志作为收据。

向世界输出(Export to World)是第二城市的另一个项目。作者是Linda Kostowski Sascha PohfleppP的工作组,目的是讽刺虚拟世界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的商店提供独家设计的可购买的虚拟商品,价格参照当日的林登币(第二人生中的虚拟货币)与欧圆间汇率。和游戏中不同,商品不会立即出现在储存栏里,购物者会收到一个二维纸质的替代品,可以亲手地剪下来,制作做成同三维模型一样的形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对现实物件的数码替代物的纸质替代物,还包括所有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瑕疵

这个泡泡糖机特别另人难忘,因为这些相片象是被PS过一样。其实没有,那是纸质虚拟气泡糖机的的真正效果。我不是很肯定我自己是不是表达得很清楚。。。。


输出至生命,泡泡糖机

最后,ARAM的讲座以他正在进行重点的项目的幻灯片作为结束:可以随身携带(他也打算这么做)的魔兽世界中的武器。只要一想到在咖哩香肠(德国特产)的家乡还能欣赏到这样的优秀作品,不得不说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原文OriginalText

责编:zisasign

One Response to “Net data space vs. everyday life 网络数字空间vs.日常生活”

  1. te3d Says:

    近来听说,SL面临着众多知名品牌撤离的危机。
    每天的在线访问量不过5千人。作为web3.0社会平台sl
    在虚拟经济运作上存在封闭的问题,或许把sl的经济模式搬到现实中会有中新鲜感,不过这又能对人之间的交流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呢?这个作品并没有把代码的魅力展示出来。我曾经在sl参观过一个建筑学生小组用sl脚本代码开发的“动态建筑”,在这些建筑中“墙体”是依靠快速移动一些简单的点线元素生成的,“实体”
    存在与一种运动的概率中。

Leave a Reply